logo
Navigation
Views: 1684 | Replies:0
“中美战争”为何在美国成为时髦的热搜
By 环球军事  
OP 07/12/2017

中国歼-20等一大批全新装备的出现,使美国觉得自己的技术优势正在丧失。

近年来,“中美战争”在美国俨然成为了一个时髦的热搜。2017年4月,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推出了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格瑞艾姆·阿利森的《中美是如何滑向战争的》一文。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炒作目的,认为中美双方尽管都不想开战,但却极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火花而在南海、台海或东海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火拼。阿利森的“呐喊”并不孤单。在此之前的2016年5月,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哈利·哈里斯海军上将就曾要求他的部队必须做好“今夜就与中国开战”的准备。

2016年7月,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又推出了模拟战争想定《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分析了中美之间的四种可能战争场景:短期高强度战争、长期高强度战争、短期低强度战争、长期低强度战争。2016年12月,一部由澳大利亚人执导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在全球开播,片中揭露美国有一个针对中国的“愿景2020”战略计划,并指出美国拨巨款发展的各类军事武器不会没有用武之地,美国对中国的战争即将到来。

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盛产于美国的“中美战争”还有很多很多。人们不禁要问,“中美战争”的话题在美国如此受追捧,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美国衰落论”再度袭来

中国歼-20等一大批全新装备的出现,使美国觉得自己的技术优势正在丧失。

在美国军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越是衰落,就越要畅想战争。”美国到底哪里衰落了?美国国内的“衰落论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渲染。

首先,美国的军事力量即将陷入衰退的高潮。毫无疑问,美国的军事力量仍处于全球首位,尤其在关键性的力量投射领域,诸如航母、军事卫星、第五代战机和空中加油机等,但这种优势却不如往昔那般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防开支的急剧下降。2010年以来,美国面临着一系列缩减国防开支的压力:小布什政府延续下来的预算赤字、久难治愈的经济危机、阿富汗战场和伊拉克战场主要战事结束以及奥巴马政府决定把更多预算从国防转向国内福利开支。因此从2010至2017财年,美国防开支从6910亿美元减少到5740亿美元,下降幅度达17%。

同时,美国防开支占联邦政府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迅速下降,从2008至2010财年间的峰值20.7%和4.7%,下降到2016财年的14.3%和3.1%。美国军事分析家凯瑟琳·布莱克指出:“美国防支出的削减比率已经达到了年均5.5%,这创下了朝鲜战争结束以来之最。”国防开支急剧下降的后果就是:美军如今的形势与越战后相似,极有可能再现外强中干的悲剧。

这正如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2016年在国会作证时所称的:“由于缺钱,我们已经在许多关键领域停止了现代化建设,而后者对美国保持军事领先地位非常重要。”负责采购、技术和后勤的美国防部副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2016年也指出:“我们已经对第三次抵消战略进行了反复演练,我们对其结果也很满意,但我们却进行不下去了,因为我们缺钱。”因此,有美国防部高级官员指出,最坏的情况已经开始显现,照目前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20年代,美军的核力量与常规力量都将陷入衰退的高潮。

其次,美国在东亚、东欧和中东三大战略要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2017年3月推出的《躲避战略悬崖:美国的军事霸权危机》认为,在东亚,中国军力经历了20年的快速增长,再加上地缘优势,已经在第一岛链内对美国形成了严重挑战。兰德公司一位专家指出:“东亚地区的中美力量对比即将达到向中国倾斜的临界点,美国的力量将逐渐被逼退。” 在东欧,美国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美军方官员和一些独立的军事分析家一致认为,俄罗斯军队在东欧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上均已超过了北约军队。在中东,美国虽然仍占据军事优势,但伊朗的弹道导弹已经对美军构成了切实的威胁,而俄罗斯对该地区的渗透也大大束缚了美军的行动自由。美国防部一份报告指出,与伊朗的战争不会“轻松”。一旦开战,伊朗可以发射弹道导弹攻击美国的基地和盟友,使用蜂群战术和精确制导武器攻击海湾地区的美国舰队,让美国在战争中承受高昂的代价。有美国军事分析家指出,尽管上述战法不会让伊朗取胜,但足以让战争产生更多不确定性。

最后,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的联盟体系也受到了侵蚀。联盟体系是美国全球霸权的重要支柱,一旦盟友对美国履行保护义务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则美国联盟体系的基础就会受到动摇,并反过来进一步弱化美国的全球霸权。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2016年10月曾声称,菲律宾将“离开”美国,美国已经在亚太地区败下阵来,菲律宾必须向中国和俄罗斯靠拢。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文章评论道,这番“大不敬”言论是美国对盟友丧失向心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有美国军事分析家接着危言耸听道:“中国必将得寸进尺,对美国的能力和意志进行试探,并最终发现,使用武力是一个更有吸引力的选项。”

总之,美国的军事实力与称霸的目标出现了裂痕,且呈现出加大的趋势,这让美国的危机感油然而生,这已经通过高官的言辞、战略文件或是战争想定、文学作品渲染表现出来。

美国海军驱逐舰不断进入南海等热点区域,使中美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大幅增加。

美国需要“假想敌”

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寻找“假想敌”的历史。成长于浓厚忧患主义氛围中的美国人深信:“只有那些不断处于外敌挑战中的文明形态才能幸存下来。”这或许可以解释,美国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不断更新和打击“假想敌”的历史,即必须在不断寻找“他者”的过程中确定自己的国家定位与战略选择,这个“他者”就是“假想敌”。英国、德国、日本、苏联……一个又一个“假想敌”“逼迫”美国激情万丈地制订出了一套又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案和战争计划,逐步夺取了世界霸权。

冷战结束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后,美国国内又有人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当然,在这些人眼里,中国成为美国的“假想敌”是因为中国具备这一“资质”。2001年,中国的GDP为13248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2.9%;2008年,中国GDP为45281亿美元,为美国的 31.6%;而到了2015年,中国GDP则达到了110201亿美元,为美国的61.2%。除了实力的上升外,最令美国人不放心的是中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意图”。

美国海军驱逐舰不断进入南海等热点区域,使中美之间擦枪走火的可能大幅增加。

《2015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指出,中国、俄罗斯、伊朗、朝鲜和恐怖组织“正在试图修正国际秩序的关键方面,其行为方式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国防部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态势报告》也指出,2015年前的10年时间里,中国国防预算保持了年均9.8%的增幅,中国军力发展“已超出解决台湾问题的需求”,“势必改变亚太地区军力对比”,其目标是“拥有与美军直接作战的能力”。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其新任命的国家情报总监科茨更是在2017年5月11日向参议院递交的《2017年世界威胁评估》中把中国排列在地区性威胁中的首位,认为“中国将继续奉行积极的对外政策。其中在南海,中国的军事化使该地区形势持续紧张。中国还雄心勃勃地致力于推行“一带一路”政策,以构建自己在亚洲的经济势力范围。”这说明,在美国的心目中,中国的“假想敌”地位已经完全巩固。正如一名美国将军在《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中所称的,“最好的武器需要最好的敌人,现在中国就是美国完美的敌人”。

“狼来了”的故事确定后,下一步的工作便是预先布局,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防止霸权的旁落。国际政治学者乔治·莫德尔斯基研究指出,霸权会呈现出兴起和衰落的周期性规律,一般会经历全球战争、世界强权、权威丧失、权力分散四个阶段。根据霸权周期平均年限为100 年左右的历史规律进行推算,1945 年作为美国霸权周期元年,其霸权周期则会在2045年左右结束,现阶段美国霸权处于权威丧失与权力分散的阶段,也正是美国进行预防性战略布局的关键期和“最后机会”。

近年来,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空海一体战”作战理论以及“第三次抵消战略”就是这种预防性战略布局的集中体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提交国会的2018财年联邦政府预算纲要中,国防开支为6030亿美元,比现有法律规定的上限水平增加540亿美元,展现出了推行积极扩军政策的凶猛势头。参议员约翰·麦凯恩和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还对此进行了具体规划,他们最近建议,为了应付三个主要战场的需要,美国海军必须拥有超过330艘的战舰和近900架战斗机,空军必须拥有60个空军中队和1500架战斗机,陆军必须拥有49万050万人,海军陆战队至少拥有20万人。其核心含义即为美国在危局面前不应退缩、不应回避,而是要大胆回击,维护绝对军事霸权。

60多年前在朝鲜,志愿军用低劣的装备打败了美军,打怕了美军。

中美打得起来吗

一场抗美援朝战争,打退了美军,打怕了美军,至今美军回忆起那段悲惨岁月,仍是心有余悸。阿利森在《中美是如何滑向战争的》中感慨道,一个刚从内战中走出且满目疮痍的新中国,是否敢于迎接当时世界上最强军事大国的挑战?1950年,当美军在朝鲜半岛高奏凯歌向中朝边境挺近时,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毫不犹豫地认为,上述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结果,麦克阿瑟为自己的误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通过勇敢亮剑发出了这样的信号: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不会惧怕任何威胁。

阿利森接着发问:如今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战争?毫无疑问,中美之战是难以想象的。从军事角度讲,就算双方没有使用核武器,人员伤亡也必然是巨大的。从经济角度讲,则会引发双方经济的倒退。据兰德公司2016年的研究表明,中美一旦开战,美国的GDP会在一年内倒退10%,而中国的GDP则会在一年内倒退35%。而一旦双方使用核武器,结局必然是共同毁灭。对此,中美领导人心知肚明,也都不愿意向对方开战。

60多年前在朝鲜,志愿军用低劣的装备打败了美军,打怕了美军。

当然,不愿意或不明智并不意味着就不会发生。有时,战争就是在双方领导人都不愿意的情况下发生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希腊并不愿意与斯巴达开战;德皇威廉二世并不想将英国拖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斯大林一开始也不希望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但一些事件的发生往往会限制领导人的选择,迫使他们作出具有战争风险的决策,尤其一旦军事机器动员起来,误解、误判和错综复杂的环境就很有可能导致战争的意外爆发。

为了对中美之间是否会爆发战争进行预测,阿利森借鉴了加拿大著名国际安全问题学者沃特·多恩的“冲突之火”理论。该理论认为,许多战争的意外爆发与火灾的发生类似,因此可以参照火灾发生的原因对战争的意外爆发进行分析。首先,发现原木。原木是战争的背景条件或结构性原因。对于中美关系来说,“修昔底德陷阱”就是可能引发战争的最为核心的背景条件。“修昔底德陷阱”的核心含意是崛起中的大国必然要挑战霸权国,这样,战争大多会变得不可避免。

在过去500年中,崛起国一共对霸权国发起了16次挑战,其中12次以战争了结。其次,找到引火物。引火物是帮助原木燃烧的点火木材,就好比是战争爆发的升级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引火物可以用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所说的“战争迷雾”来比喻。因信息缺乏且真假难辨导致的“战争迷雾”足以导致指挥官或领导人作出激进的决策。最后,点燃火柴。火柴是促使一方或多方诉诸战争的意外事件。当前,对于中美关系来说,在已有原木和引火物的作用下,南海、台海、东海正是火柴可能被点燃的危险海域。在阿利森绘制的中美三个战争脚本中,南海大战起源于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中国海警船的意外碰撞;台海大战起源于“台独分子”的挑衅和美国军舰“冒险”进入台湾海峡;东海大战则起源于日本右翼分子强登钓鱼岛的闹剧和美国的“被迫”插手。总之,一个小小的“火花”就足以在中美之间燃起熊熊“大火”。

当然,对于美国来说,这三场“大火”烧得越早,对美国越有利。《躲避战略悬崖:美国的军事霸权危机》报告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本世纪初,如果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美国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胜;在今天,美国要获胜必然是异常困难;在将来,谁会赢得最后的胜利则更是难说。这篇报告还大胆预测,中美在台湾海峡的大战最早可能爆发于2020年甚至是2017年。美陆军参谋长马克·米莱对此评论道:“美国军队将经历二战以来从未有过之艰难局面。”

总之,这三场近乎科幻的“大火”以及其他诸多中美大战的故事虽然大多言过其实,甚至是危言耸听,但也可以管中窥豹,说明美国哪怕是身处“全球之巅”,也没有丝毫放松。美国人总是擅长把世界范围内的一切威胁,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潜在威胁,都无限放大,然后未雨绸缪,制定对策。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危机意识如果过头也可能导致神经过敏,造成“死于忧患”的悲剧。因为根据霸权周期论,无论美国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身霸权已进入衰落期这个历史大势。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在经济尚未恢复的形势下就奉行大肆扩军的政策,把大量的资源从国内福利转投国防领域,就很有可能如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所论述的:“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抵消了。”

0 0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