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Navigation
Views: 5214 | Replies:0
英国人缘何执意要“脱欧”公投?
By 楼天和 | 第一财经  
OP 06/22/2016

英国“脱欧”公投今日正式上演,结果将在24小时后揭晓。英国“脱欧”不仅影响到英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将同样深刻影响欧洲甚至世界经济的未来格局。从欧盟的角度来看,英国此番公投也是其多年来共同体凝聚力持续丧失的缩影。

 

有关英国“脱欧”将带来的金融、贸易等经济方面的影响,近来评论颇多,弊大于利几乎是压倒性的。实质上,英国政府和民众对此亦心知肚明,那么缘何执意要举行“脱欧”公投,且在最后时刻支持者与反对者依旧旗鼓相当呢?

 

实质上,英国历来就与欧盟维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可从1957年算起,而英国直到1973年才加入,并且一直拒绝加入申根与欧元体系,在欧盟对欧债危机的救助中也几乎是置身事外。而当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本就是支持派以微弱优势获胜的结果,国内的反对声音从未停止过,这也不是英国第一次举行是否留在欧盟的公投。

 

为何英国始终无法也不愿更深一步融入欧盟呢?

 

这需要从英国自十六七世纪逐渐取代西班牙获得海上霸主地位时说起,一直到一战(1914-1918),英国都可以说占据着全球霸主的地位,世界经济体系也以其为核心建立。二战后,首先提议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实际上是英国,战后以英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体系开始让位于美国,建立欧洲共同体对英国来说是重新获得货币话语权的机会。

 

与此同时,德、法自然也有着同样的想法。缘于一直以来的“光荣孤立”和“有限干预”理论,英国最后错过了成为由德、法牵头的欧洲共同体创始国的机会。上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多年来的殖民地接连独立对英联邦也是一大打击。当时,英国政客们将加入迅速崛起的欧洲共同体当作绝佳的历史机遇,但1973年加入欧共体后,英国却一直力图避免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换言之,英国需要的是更多优惠的欧洲贸易联盟,而非一体化的政治经济联盟。

 

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对英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一改颓态,直到90年代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和人民对欧洲一体化的需求进一步降低。也因为英国一如既往置身事外,多年来英国始终没有成为欧盟的中心国,相反德国借此经济迅速发展并在欧盟中占据了主导的话语权,这绝非英国政府和民众理想的状态。

 

然而,这一次的公投却也并非是纯粹民意的体现。一开始,这只是卡梅伦借以拉拢选票的筹码,未曾想,最后卡梅伦政府失去了对此事的控制,以至于不少前期民调显示“脱欧”阵营压倒了“留欧”阵营。这绝非是卡梅伦政府所希望的结果。尽管英国并没能借助欧盟获得更大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但其贸易受惠却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旦英国脱离欧盟,本国的经济发展同样会受到重创,尤其是贸易与金融投资方面。再加上不久前发生的议员枪击案,留欧的支持声似乎在上升。

但即使英国这一次没有脱离欧盟,欧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首先,尽管欧盟倡导欧洲一体化,但欧洲人的国家认同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甚至发展到今天欧洲公民的概念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各个国家仍旧以本国政务和经济为核心,对他国事务作壁上观的远不止英国一家。如今,德国成为了欧盟事实上的“领头羊”,东欧各国的加入为其提供了广大的市场和劳力。但是对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来说,他们的诉求并未得到满足。比如,法国更着意于发展地中海贸易圈,而非东欧贸易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体化陷入僵局。

 

其次,欧盟东扩对西欧较发达国家来说同样是把双刃剑。市场和人口的增大,伴随着的是福利负担的加剧。特别在双方经济差异巨大的情况下,移民潮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移民压力十分容易引起本国公民的不满,这也是此次英国“脱欧”公投主因之一。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欧盟现在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尽管不少国家受累于此前的欧债危机,出现经济疲软,但一旦脱离欧盟本国经济又会立刻下滑;另一方面,各个国家民众都或多或少出现了抵制一体化进程的声音,在本国经济发展都危机重重的情况下,拒绝为其他国家的债务买单。如今欧元体系依靠德国依旧坚挺,但在体制建设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欧盟将何去何从仍旧迷雾重重。

0 0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